紫外光子照片居然与黑洞照片一致,现代科学是在走向游戏和荒诞吗? 
2020-10-12 11:40:44
  • 0
  • 0
  • 0
  • 0

最新消息,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所(INRS)超快成像专家梁金扬教授的团队,最近与国际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快的照相机,每秒钟可以记录5000亿张图像,该消息声称居然可以拍摄飞行中的紫外光子,能够看到仅仅持续皮秒级的瞬态事件。1秒5000亿张?我没有对此认真分析,或许有可能吧,但如果说能拍摄到光子,则就明显胡说或者说有吹牛的成分了。

宇宙间只有两种维度的存在,一种就是三维度的物质,一种就是零维度的光子(或能量子)。光子就是能量子,是能量的最基本单元,它属于非物质的零维度的存在,但却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根据“双子定律”(参阅《统一信息论》),光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三维的物质相互转化,并由此造就了宇宙万物。光子虽然可与物质质量相互转化,但转化之前的光子就是纯粹的能量子,它不仅没有静止质量,也不可能有运动质量。

基于此,光子是零维度的,它是不能占有三维空间的,光子因此而不能独立存在,光子的存在需要以三维的物体为载体。我们看到的光子一定是附着在物体表面而呈现的,所谓的“真空”也是由一个个我们人类目前看不见的极限粒子构成的,所以光子才能在宇宙所谓的“真空”传播。因此,人类无论用何种技术,我们看到或拍摄的最多也一定是光子附着在物体上的光子与光子所依附的物体的三维合影,而完全不可能单独看到或拍摄到独立存在的光子个体。另外,由于人类是不能看到紫外线的,故相机也不可能拍摄到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紫外线照片,或者只能拍摄到没有颜色的紫外线。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他们的所谓照片并非真实图像,而是通过计算合成的。据这个团队说,能够拍照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因为这只是将皮秒级瞬态事件的信息压缩到了数据采集的快照中,这种快照与普通相机的完全不同,还需要通过重建算法来生成视频。研究人员为此和波士顿大学合作,开发了一种比标准算法更有效的新算法,通过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创新,让UV-CUP能以大幅面将1500帧图像合成视频,从而看到飞行中的紫外线光子。看来这又是合成图像,这使我们联想到了去年所谓的“黑洞”照片世界。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个所谓的紫外光子照片具有与“黑洞”照片惊人的一致,它们竟然都是橘红色的,这就使我们更进一步怀疑这些照片的真实性了。

2019年4月10日,人类通过世间视界望远镜所制作的第一张“黑洞”照片发布,但发布的结果令我吃惊不小,因为这个照片与想象的完全不同,它居然是一张橘红色的照片,特别是靠近“黑洞”边缘的居然是暗红色的。这怎么可能?

按照现代科学的经典观点,“黑洞”是质量密度极高的天体,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质量密度较低的物质是不可能在“黑洞”周边存在下来,即便存在,它们在宇宙早期也早就被吸积干净了,故围绕黑洞周边的也应该是质量密度仅次于“黑洞”的高质量密度的物质。因此,“黑洞”所吃掉的周边物质自然也应该是密度特别高的物质,而高质量密度的物质一般都是通过频率极高而波长特别短能量子集合而成的,故当这些物质被“黑洞”分解吃掉时,其被分解后所发射的电磁波应该主要是由人类看不见的频率超过紫外线的射线,或者至少应该是蓝紫色的。即是说,如果黑洞的吸积盘所发射的光线能够为人类所看到的话,那么它一定是个蓝紫色的(如图),怎么也不可能是低频率的红色和暗红色的,这与理论推断完全不符合!

为何会造成这种结果哪?理论分析可能主要与事件视界望远镜所用的射电望远镜有关。我们知道,射电望远镜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它由收集射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与光学反射望远镜相似,将投射来的电磁波被一精确镜面反射后,同相到达公共焦点。但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还有个很大不同,它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简,也没有物镜、目镜,仅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即是说,射电望远镜是不能像光学望远镜一样可以直接看到物体的,它的成像只能通过接受信号然后放大,再经过与数字对比,然后模拟出这样一张图片,即这张“黑洞”照片完全不是真实的天体图形,它其实就是通过数字化处理后人工模拟并合成处理后的一种“剪影”而已。事实上,这张所谓的“黑洞”照片也是历时两年分析合成的。

一张模拟的“剪影”是不是准确哪?应该说,在人类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这种即便是模拟的“剪影”的真实性也应该是大概率的。但问题在于,通过分布于全球的8台射电望远镜所虚构的直径约为13000公里的虚拟望远镜难道就不会有数字偏差吗?8 台射电望远镜对准了一个5500万光年外的M87 星系中心的黑洞,其视域大小大约是50 个微角秒(角度单位)的宽度,相当于从地球上看看月球的一个甜甜圈。EHT 观测取得了4PB 的数据(转换成MP3 格式需播放8000 年才能听完),采集的数据量巨大,而2年的各种资料处理渗透了大量的人工因素,而这些巨量的数据一旦有微小的差错,便会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M87 星系中心黑洞的光线需要跑550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光线在这期间要经过无数次的折射、能量损耗、频率变化,难道它们都能保证完好无损地跑到地球而为地球人专门用于拍照?据说,为了使光线足够保真,EHT选择了一种人类看不见的1.5mm光线,既然是人类看不见光线,何以最终得出红色的吸积盘照片哪?通过分析我们认为,EHT的照片存在很大的可以质疑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质疑也是不能回避的。或者存在另外一种可能,这张照片为了方便大家有形象的观感,而故意进行加工染色,这张说法也很快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支持。就在我将该文发表的《今日头条》后,很快就有物理学家李淼对照片做了简单分析,他认为我们看到的橘红色部分,其实是肉眼不可见的射电,只是在后期处理中染色,让大家可见。不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认为EHT应该做补充说明,但是他们没有,所以就基本可以肯定这是一张错误的“剪影”。

综上所述。紫外光子照片是不可能有真实存在的图景的,“黑洞”吸积盘所呈现的颜色也应该为紫色或蓝紫色,而完全不可能是橘红色,但为何都不约而同地拍摄成了橘红色哪?现在我们基本上搞清楚了,这基本上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他们在计算和合成时的失误所致;其二,就是故意进行加工染色。此外,不可能有其他原因。

现代科学存在很多令人质疑的问题,很多问题的论述是很模糊的,甚至是在游戏问题、玩弄文字纸片,有大量的所谓科学观测或科学实证不过就是基于他们的固化的认知方式而进行的一种想当然的推理或猜测而已,现代科学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与真实的深度世界和远度世界渐行渐远,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认知方式的知识体系相对落后有关。毫无疑问,近现代以来的现代科学认知体系已经走向过时,这也造成了现代科学目前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窘境。

新文明认知方式已经来临,统一信息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于现代科学的更为先进的认知体系和前沿视角,欢迎我们一起开拓和交流。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