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真的是来自于其他文明的制成品吗?
2021-09-23 09:56:00
  • 0
  • 0
  • 0
  • 0

相对于太阳系其他行星上的卫星,月球的确存在很多特别之处,许多人为此把月球想象为非自然的产物,以为是有其他文明创造了月球。这种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

浩瀚的宇宙中,各种事物产生的概率都不一样,有的事物产生的概率就很低,但这种低概率的事物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样才使得宇宙大自然多姿多次,我们不能仅凭其特殊性和低概率,就认为他们是非自然的产物,否则宇宙到处都有非自然产物了。

相对于浩瀚的宇宙,生命本来就是极其稀少的,这种稀少本来就必须要在极为特殊的环境下才能产生,这是必须的先定条件。因此,我们需要特殊的地球和月球,特殊的太阳系,特殊的银河系,否则就不能产生更为特殊的生命,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正是基于地球卫星等各个方面的特别,才造就了地球生命的诞生,地球生命的诞生必须要使地球有这么大的卫星!否则,如果地球及太阳系和其他芸芸恒星一样,那么也就不可能有生命了。比如,如果月球不是这么大,而是像其他行星仅有那么小的卫星的话,它们就不可能为地球挡住来自于小行星的撞击威胁,从而无数次地保护地球生命了。

地球生命的诞生不仅需要特殊的地球和卫星,还需要特殊的太阳系予以很好地酝酿,比如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一条旋臂的边缘,就是因为银河系里面的天体密度太大,太阳系这样有助于减少对太阳系和地球造成威胁。

太阳处于一个十分空旷的天域内,10光年内的恒星仅有15颗恒星,且全部是矮星。我们太阳附近每立方光年的空间中平均只有大约0.004颗恒星,而球状星团中的恒星密度比较高,那里的恒星密度约为每立方光年2颗恒星,相当于太阳附近空间恒星密度的500倍。

但在银河系最中心的长宽高各一秒差距(3.26光年)空间内分布着高达4200万颗恒星,恒星密度高达每立方光年有28.9万颗恒星,比我们太阳系附近的恒星密度高了7200万倍。想想看,这么高密度的地方怎么可能有生命?或者,假如银河系中心如有生命的话,岂不很容易被扯坏摧毁?

不仅需要特殊的太阳系,还需要特殊的银河系,银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就是一个较小的疏散星系团,这也是为了银河系处于一个相对疏松的环境,从而有利于银河系和太阳系的自然成长。基于此,我们认为生命的诞生很可能是以星系为单位,即一个星系最多诞生一两个具有生命的行星,而且这还需要极为特殊的星系才能做到。

 

有人觉得月球大小违反了自然天体的规律。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与其他自然天体的卫星相比,月球太大了。人们已知,地球的直径是12,756公里,月球的直径为3,467公里,是地球直径的27%。再看看太阳系中的其他几个行星:火星的直径是6,787公里,它有两颗卫星,大的一颗的直径只有23公里,是火星直径的0.34%;木星有13颗卫星,最大的直径为5,000公里,是木星直径的3.5%;土星有23颗卫星,最大的直径为4,500公里,是土星直径的3.75%;而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也都没有超过其母星的5%。与之相比,月球的直径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此外,月球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1∕395,而月球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之比也是1∕395。这两个相同的比例使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和太阳其大小是一样的。在天文学上,这一现象非常的“不自然”,最起码在太阳系内是绝无仅有的。

——月球如果不是很大,如何为地球“遮风挡雨”保护地球生命?

 

有人认为月球正面背面大不同有悖自然规律。

月球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它的自转是反常轴向的,其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远远超过其它类似行星(大小和距离)所应有的速度。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人们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个面,而看不见它的另一面。

按理说,作为太空中的自然星体,月球两面的情况应该差不多。但太空船发回的照片却显示,与月球正面有许多陨坑和熔岩海不同,其背面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绝大多数是小陨坑和山脉,只有很少的熔岩海。为何月球两面受陨石撞击的机会差别这么大呢?对此,天文学家至今无解。

——月球背面被陨石撞击得厉害,恰恰说明了月球是在为地球避难啊!

 

还有人认为月球是个中空的金属球体。

与直径同样大小的行星相比,月球的密度要小得多,为此有的天文学家曾推测月球内部可能是空的。

美国中部标准时间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阿波罗12号对月球表面进行了一次撞击实验,引发月震。这次月震持续的时间超过了55分钟。震动由小渐大,然后振幅逐渐减弱。这次震动被科学家描述为“就像敲响了教堂的大钟。震波只是从震中向月球表层四周传播,而没有向月球内部传播,就像在一个完全中空的金属球体上发生的。”这种月震实验后来还做过几次。美国航空航天局在《阿波罗16号与月面》的报告中说,月震研究表明,月壳内部有一个40英里(约64公里)厚的硬层。

振动在月球内部的传导速度与振动在金属中的传导速度一致,于是科学家推测月球内部存在一个中间空心的金属壳体,而在壳体之上覆盖着松散的16至32公里厚的石块层。既然是一个中空的金属球,那肯定会有一个坚硬的金属壳。研究发现,如果一颗直径几公里的陨石以每小时4,800公里的速度撞击星球,其陨坑的深度应为其直径的4-5倍,地球上的陨坑都是如此。但月球上的陨坑却很浅,最深的加格林坑也只有6.4公里,但其直径却有299公里,其深度只是直径的12%。

月球的密度很小,为3.33克/立方厘米,而地球的密度是5.5克/立方厘米。这个差异也是因为月球内部是空的造成的。虽然月球的密度大大低于地球,但其表面岩石的密度却明显高于地球的岩石。经对阿波罗11号和12号带回的月岩进行分析,月岩的重量只是地球岩石的一半(月岩的密度为3.2-3.4克/立方厘米,地球岩石的密度为2.7-2.8克/立方厘米)。

基于此,许多人认为:唯一的解释就是在月球表面向下约6公里的深度,有一层非常坚硬的物质结构,使陨石无法穿透。那么这层坚硬的物质结构就应该是个特殊金属制成的外壳。

——行星密度有大有小差距很大,难道卫星密度就不能有差距了吗?密度小就认为中空,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特殊性正是生命诞生的必要条件,现在如果因为地球的特殊环境,就否认其自然性的话,本身就是对自然规律的不尊重或不认可。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