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早期恒星的发光波会从紫外线波变为红外线波?
2022-07-02 17:25:50
  • 0
  • 0
  • 0
  • 0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周三说:在启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后,该机构将于7月12日公布“有史以来所拍摄的最深邃的宇宙图像”;由于宇宙目前处于膨胀状态,最早期恒星的发光波长会从紫外线可见光波长变为更长的红外线波长——韦布望远镜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探测红外线波长。

这里有个问题:纳尔逊为何没有就发光波会从紫外线可见波变为红外线波的这种现象进行形成机制的解释?

答案:因为他根本解释不了!科学家们大部分只会发现问题,而不会解释问题,或者用自行乱编的名称强行解释,而这就是现代科学体系的普遍通病及乱象根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即是说,现代科学体系具有很强的浅薄性,许多理论是临时拼凑,根本不能自圆其说。看来,这个问题只有通过作为新文明认知体系的统一信息论,才能够很合理地解释这个问题了。

统一信息论认为,电磁波(能量子)与极限粒子(物质最小单元体)是相互转化的,正因如此,才造成了宇宙出现膨胀与收缩现象,即吸引力与排斥力现象(著名的“双子定律”)。

在电磁波中,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的能量子频率最低,它们集合所形成的物质(极限粒子)很容易被重新分解为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而紫外线和可见光等其他电磁波相对比较容易集合成密度较高的物质(极限粒子)且不易分解。

因此,实际情况并非是“最早期恒星的发光波长会从紫外线可见光波长变为更长的红外线波长”,而是因为红外线集合所形成的物质(极限粒子)很容易被分解,使得红外线能够一直被保留下来,而其他紫外线等频率较高的电磁波结合成物质后,大部分都会以物质形态存在,这样,就使得留紫外线或可见光等电磁波很难保存下来。故而,客观上就造成了紫外线可见波变为红外线波的错觉。

一个人一旦形成了新文明的世界观,很多道理其实就变得很简单清晰,但是沉湎于科学体系的人却做不到,因为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腐朽不堪的千疮百孔的认知体系,而这个认知体系很容易使人中毒后保守迷信且狂妄自大,基于此也产生了很多顽固不化的所谓科学“公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