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在新文明视域中一览无余...丰富多彩的暗物质世界
2019-07-02 16:40:29
  • 0
  • 0
  • 0
  • 0

暗物质的提出事实上是彰显了现代科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巨大认知缺陷。虽然现代科学的暗物质学说也有相当的支持材料,比如大量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疑似违反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可以在假设暗物质存在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解释,但即便在这么多材料面前,现代科学仍然未能很好地揭示暗物质,这只能说明现代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存在很多弊端,使暗物质学说难以融入其中。

暗物质需要一种更加先进的认知体系才能予以合理阐述,这就是新文明认知方式。作为具有新文明主导地位的统一信息论,通过其三大理论之一的“极限粒子论”以及“统一信息论宇宙观”、“统一信息论时空观”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将通过概念划分等方式逐步清晰地阐述这一问题。

一、物质区与物质体

首先需要我们认知两个全新的概念。统一信息论认为,宇宙的全部客观存在由物质和能量构成,其中的物质存在可区分为物质体和物质区2种,此外不存在包括“真空”、“场”在内的其他任何形式的所谓客观存在。宇宙本是干净而纯粹的,却被头脑简单的人类搞得日益复杂。

(一)物质区

宇宙空间由一个个极限粒子叠加而成的物质区及物质体统一构成。其中,物质区就是由同性极限粒子构成的具有宏观尺度的物质聚集区,即同性极限粒子聚集区。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具有空域意义的空间,其实质就是物质区,物质区是空间的代名词,但由于传统的空间观仅仅被赋予了一种几何观念而缺乏物质实质内涵,而“物质区”的概念则直接将“空间”赋予了物质的实质,也使得经典科学的“以太”概念得以复活。在这儿,经典科学的“以太”在被赋予了“极限粒子”重新获得了具有实证可能性的实在内容,而不再是假想的物质媒介。以太由一个个极限粒子零距离叠加而成,是由极限粒子架构而成的均匀分布的物质区。所谓的虚空、真空根本就不存在,所有的空间都由一个个极限粒子零距离叠加而成,是由极限粒子开辟而成。空间是物质的堆砌,没有物质就没有空间。如此,当理论物理加入极限粒子后,我们发现:物质区、空间、“以太”具有完全的同一性。

物质区将不断通过集合同性能量子并形成同性极限粒子,而不断占有空间形成空间膨胀,他们是宇宙膨胀的主要根源所在,其中尤以大质量极限粒子构成的暗物质为主。由于同性极限粒子之间不能消解极限粒子,且相临近的极限粒子质量比较接近,故不能像异性极限粒子之间那样能够相互凝聚在一起并能够形成向内的具有与其他极限粒子相区分的边界和形状,即不能形成物质固态,他们之间只能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且流动性较大,这种情况下很难使物质区的物质形成质性特征,故很难为人类所认知。

无论构成物质区的物质质量密度大小如何,物质区对外总会彰显一种特别均匀、纯净的介质,尤其是由小质量极限粒子构成的物质区是几乎完全不能被人类所感知的。基于此,物质区往往被人类视为空间或真空。在一般情况下,宇宙中我们认为是“真空”的大部分空间都是由一个个同性极限粒子0距离连接而成的,在它们连接的同时,又集合能量子形成越来越多的同性极限粒子并不断造成宇宙膨胀。

由于物质区的物质构成非常纯洁,物质区极限粒子只会加工同性能量子为同性极限粒子,而所有极限粒子都有承载并传递能量子的特性,故物质区会以最小损耗的方式传递异性能量子,却很少反射异性能量粒子。这也正是我们在太空中感到黑暗却发现星星比地球更加明亮的根本原因所在。

宇宙的绝大部分区域是由物质区构成的,它们成为了宇宙被视为空间的那部分的主要承担体,物质体则零星分布地占有宇宙其余区域。按照构成分类,物质区可分为正极限粒子物质区和负极限粒子物质区,他们基本分布到宇宙的两个不同区域。按照质量不同,物质区可划分为大质量物质区、可感物质区、小质量物质区等3个层面的物质区(如图30)。

大质量物质区位于宇宙的核心区域,几乎完全是一个无法对人类形成任何感知的盲区,主要分布在由宇宙中心天体、超类星体、类星体等构成的宇宙超高质量密度区域内,是宇宙质量最集中但却空间区域最小的物质区,它们往往以“黑洞”或“白洞”的形式彰显自己的存在。可感物质区是人类所在的物质区,它分布在恒星际之间,往往体现为一种广大的同向空间性,诸如行星际之间的广大区域,质量相对较大的可感物质区还可能形成磁场区,诸如行星的磁场区。小质量物质区是由频率在1赫兹以下的能量子集合而成,它构成了宇宙最广大的区域,但质量密度极其微小,人类无法探测到其物质性存在,因而容易被视为完全的真空。物质区有质量和空域的大小。按照质量排序:大质量物质区›可感物质区›小质量物质区;按照空域排序:大质量物质区‹可感物质区‹小质量物质区。

由于宇宙分为正物质半区与负物质半区(参阅本书第七章第三节),故物质区可进一步划分大质量正物质区、大质量负物质区、可感正物质区、可感负物质区、小质量正物质区、小质量负物质区。通常情况下,正物质主要分布于宇宙正物质半区的,而负(反)物质主要分布于宇宙负(反)半区,但由于宇宙生生不息化生万物的机理,宇宙各自半区的物质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交融,而形成正负相互结合的物质体及物质区。另外,由于质量相对较大的极限粒子也会游离到质量相对较小的物质区,通过吸附属性相反的极限粒子形成相反限制的特殊物质区——围绕较大极限粒子而形成的物质区。比如,我们所看到的恒星就是大质量正极限粒子来到可感物质区后通过吸附大量负极限粒子而形成的负(反)物质区,即“白洞”(“白星”,又称之为恒星);相反,则形成“黑洞”(参阅《紫微星明》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

(二)物质体

物质体是由正负极限粒子相互结合而成的具有宏观尺度的物质聚集体。物质体在正极限粒子物质区和负极限粒子物质区2个宇宙不同区域都有分布,它们在宇宙的占比数量相对较少,但却是宇宙演化和生气勃勃的主要角色。按照所在物质区层面的不同,物质体可分为大质量物质体、可感物质体、小质量物质体3种;按照物质形态的不同,物质体可分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等离子体物质;按照形态大小可分为基本微观粒子物质体、宏观物体2种。

极限粒子都有加工同性能量子为同性极限粒子的特性,而物质体却是正负极限粒子的结合体,在这种情况下,当不同能量子投射到物质体上,将会发生反射或散射现象。正能量子投射到物质体上时,一部分正能量子会被部分正极限粒子吸收而加工成正极限粒子,但加工后的正极限粒子又会被负极限粒子分解为正能量子,故总会有一部分正能量子会重新反射或散射到观测者眼中,而使得物质体被观测者看到,这也正是太空区域较为黑暗而星星比地球更加明亮的根本原因所在。同理,负能量子投射到物质体上去的时候,就会产生负能量子反射或散射的现象,但是对于只会感知正能量子的人类而言,却是无法看到负能量子的反射或散射现象了。

横向看,物质区就像一张巨大的灰色幕布,这张幕布上布满了许多黑色和白色的点缀(恒星),而行星等其他天体则如同五颜六色的小颗粒一样镶嵌其中(如图31)。

二、暗物质与可感物质

按照人类对物质的认知度划分,宇宙所有物质可划分为暗物质与客观物质2种。暗物质就是那些至今不能被人类所感知的物质,而可感物质则相反。

(一)可感物质

可感物质是指能够被人类认知的所有物质,分为可感物质区和可感物质体。可感物质都是由具有正物质属性的γ极限粒子、构成电子等轻子的X极限粒子、紫外极限粒子、可见极限粒子、红外极限粒子(中微子)、无线极限粒子等构成的,可感物质区是由同性可感极限粒子构成,可感物质体则是由异性可感极限粒子相互结合构成。

不过,可感物质中也有一种是人类不能感知的,这就是可感反(负)物质,它是纯粹由反(负)极限粒子构成的,但可感反(负)物质在正物质区往往参与物质体的形成,而一般不独自形成区域,这使我们对此更难以认知,故而我们也将可感反(负)物质归于暗物质的一种。

(二)暗物质

统一信息论认为,暗物质它主要包括大质量暗物质、反(负)物质、小质量暗物质3种情况。大质量暗物质指由大质量极限粒子构成的物质;小质量暗物质指由小极限粒子构成;反物质则均由负极限粒子(反极限粒子)构成。而所有的极限粒子中,除了可感的正极限粒子外,其他类型的极限粒子都难以为人类所感知到。因此,暗物质主要分包括大质量暗物质、可感反物质、小质量暗物质3种,或者说:暗物质是指可感正物质以外的所有物质。

大质量暗物质是由频率大于γ射线的能量子集合而成的极限粒子及质量更大极限粒子构成的物质(W及Z玻色子及质量大于W及Z玻色子的极限粒子)。小质量暗物质则是指由频率低于1赫兹以下的能量子集合而成的物质,与大质量的暗物质是基于大质量极限粒子不易分解且光线很难逃逸的而造成人类不能感知不同,小质量暗物质之所以被称为暗物质,主要是因为其质量极小,而使得人类无法感知到。

考虑到所有物质还可以分为物质区与物质体,这样我们可以将物质进一步分为大质量物质区、大质量物质体、大质量反物质区、大质量反物质体、可感物质区、可感物质体、可感反物质区、可感反物质体、小质量物质区、小质量物质体、小质量反物质区、小质量反物质体12种。从中不难看出,人类所能够感知的物质仅仅为12种物质中的2种——可感物质区及可感物质体,因此,无论就所占有的质量还是空间占位,可感物质所占有的份额都应该是最小的,其分量相对微不足道,但就是这些微末物质却就已经构成了在人类看来是那么丰富多彩的可感世界。

而大质量暗物质构成了宇宙的大部分物质质量,小质量暗物质则构成了宇宙大部分空域。因此,暗物质占据了宇宙的绝大部分质量和空间,可能要在90%以上,再考虑到构成暗物质的极限粒子具有无限多样性,故相应的暗物质种类更是无限多样。如此巨量的暗物质,为何人类观测不到?难道暗物质世界竟然真的是踢黑一片而暗无天日吗?非也,一个仅仅由2种物质构成的可感物质世界尚且如此丰富多样,那么由巨量种类暗物质构成的世界岂不是更加丰富多彩?暗物质世界很可能是一个远比我们的可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姿的世界,只是人类的认知水平目前仍然过于低下,以至于如此丰富多彩的暗物质世界却根本无从感知。

这儿可能会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任何所谓的观测证据都带有主观性,没有绝对客观的观测,若有人因此质问新文明人:你们真得有证据看到了暗物质了吗?对曰:请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真得有绝对客观证据看到了可感物质了吗?如果你以为你有,那我们也认为有,因为那无限丰富多彩的暗物质世界就在新文明视域中,只是你的现代科学视域过于狭隘而看不到而已。

统一信息论在宇宙宏观理论上的阐述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在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星际方面的很多问题阐释要比现代科学合理很多,充分说明了新文明理论体系的全面先进性(相关论述和证明可通过可参阅以下相关链接,或参阅《统一信息论》及最新出版的《紫微星明》)。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