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形成的历史渊源
2024-02-26 10:22:15
  • 0
  • 0
  • 0
  • 0

你知道普通话是怎么形成的吗?它其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历史上,汉民族在夏商周就形成了统一的语音,那个时候的统一语言叫“雅言”,但现在的普通话却与那个时候的“雅言”有很大不同。

南宋时期,当时还属于边缘地区的幽州(今北京)渐渐形成了一套语音系统,称为“幽州语”。这套幽州语会随着时间的流传,变成我们今天遍行南北的普通话。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大都话即通行全国,而这套大都话,就是原本的幽州语。元朝为了推广大都话下了很多的功夫,譬如建立教授大都话的书院,要求官员必须掌握等等。

数百年后,朱元璋横空出世再次开始了汉族的统治。等到朱棣从南京迁都到北京之后,也为原本的“大都话”带来了改变。不过此时的北京话,依然还不完全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话。随着满人入关,它还要经历最后一次版本大改。在这一次改动中,原本的燕京方言和满族人相碰撞,形成了“满式汉语”。今天的“您”“嬷嬷”“巴不得”“跟前”,其实都是从满语中来的。所以老舍才说“满族应该分享京腔创造者的一份荣誉。”

而正经的语言统一,要从1902年说起,这一年清朝官员入日考察,惊讶的发现日本已经推广了以东京话为基准的全国通用语音。于是此人回归后提议,希望效仿日本,推行一种全国通用的语言。随后,1909年,以北京话为基准的官话改名为“国语”,开始了全国的推广。

1913年,民国政府召开“读音统一会”。这场大会决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种语音,以北京话为基础,加入古汉语的入声等特色,来解决当时的北京话在读一些诗句时没法押韵的问题。1924年,再次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在这一次会议中,决议放弃上次虚构的“老国语”,转而使用北京语为国语。

建国后,1955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中再次确认这一点,将“国语”更名为“普通话”。民国及初建国的时候,语文课叫“国文课”,这种变化,也是随着“国语”改为“普通话”后更改的。1956年2月6日,正式对普通话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随后开始了全国范围内艰难的普通话推广。

由此可见,中国今天的普通话是经过近千年的历史沉淀的,是海纳百川的成果。这种成果如今已经被固定下来,以后估计将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化,普通话将被中国定位于一尊。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