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何至今没有发现宇宙中心天体?
2022-09-26 08:08:43
  • 0
  • 0
  • 0
  • 0

如果宇宙真的是来自于奇点的大爆炸,那么宇宙一定有个中心 !

从纯粹的物质原理出发,根据公认的物理普适性和宇宙学原理,最初的宇宙物理模型应该是均衡对称且是各向同性的。基于此,宇宙大爆炸后(统一信息论认为应该是宇宙稳恒膨胀),那么它向外各个方向的扩张也一定基本是均匀等距的,宇宙的基本几何结构也应该是个正球体,在这种情况下,宇宙必然有个几何学上的中心,反之则将不符合基本逻辑。

但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不存在中心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宇宙暴胀理论。该理论模型认为,宇宙大爆炸10^-35秒后有一个暴胀过程,这个暴胀过程虽然仅持续了10^-33秒,但引力已分离,夸克、玻色子、轻子也形成,宇宙经历了100次加倍(2^100)。据此认为,这个暴胀不是从某个中心向四周扩张,而是宇宙各处同时暴胀,如此也就没有所谓的宇宙中心了。这就是1980年古思提出的暴胀模型,这个模型从理论上看起来一举解决了大爆炸模型中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如奇点问题、视界问题、初始涨落问题、空间平坦度问题、重子不对称问题等。


但是,暴胀模型通常在爱因斯坦引力框架中假定一个标量场的势驱动宇宙的加速膨胀。然而,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中并没有这样一个标量场,超对称和超引力中也没有这样一个合适的标量场。另一方面,自古思提出暴胀模型20多年以来,人们构造了许多暴胀模型,可这些模型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还没有成功的模型。还有,宇宙突然暴胀的动力何在?难道存在物理世界以外的超自然力?这显然又不符合最基本的物理逻辑。因此,否定宇宙中心是没有合理根据的。

可见,宇宙一定有个中心点及其中心天体,而正是基于这个宇宙中心天体的不断流传,宇宙才得以生生不息。


一、宇宙中心区球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统一信息论、宇宙稳恒膨胀理论、已有的天文观测资料,通过推理,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宇宙中心区球体应该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特征。


(1)宇宙中心区球体以宇宙中心点为球心,是一个占据超过宇宙总质量一半的极高致密天体。宇宙中心区球体的质量占有整个宇宙的52%,其表面与地球的垂直距离约为13亿光年。宇宙中心区球体共分为三个层面。

第三层面:就是宇宙中心点极限粒子固球体,它是由第二层级极限粒子构成的,半径为1.5亿光年;

第二层面:就是宇宙中心天体,即太极球天体,正负极点由第一层级极限粒子构成,其余部分都是由第二层级极限粒子构成,半径为6亿光年;

第一层面:就是宇宙中心天体以外的宇宙中心区球体其余部分,主要由第三层级到第五层级极限粒子构成,其物质形态主要是类星体及超级类星体,它们构成了宇宙中心区球体的外环部分,厚度为15亿光年。

将三个部分合在一起,整个宇宙中心区球体的半径为21亿光年。

宇宙中心区球体其实并非是一个统一的严格球体,它是由大量的高密度物质构成的,天体之间还是很多大缝隙的。之所以被看成一个球体,主要是因为这个球体与其他天体有一个明显的如下区别。

宇宙中心区球体内的天体并不像球体外的天体那样,会有较快的自旋及公转。宇宙中心区球体内的天体的自旋几乎看不到,围绕球体中心的公转速度也几乎接近于零,球体内天体的主要运动是由内及外的膨胀运动。正因如此,宇宙中心区球体似乎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宇宙中心区球体是宇宙生生不息化生万物的根本之所在!(以上参阅《宇宙天体结构详解图》)

(2)宇宙中心天体与超级类星体、类星体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类星体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最大致密物质,而类星体的聚集区一定是与超超级类星体、宇宙中心天体连接在一起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类星体聚集区的发现来确定宇宙中心天体的位置。

(3)伽马射线聚集区,伽马射线为人类目前所能感知的最高频率能量子,而根据物以类聚的宇宙质量汇聚方式,基于伽马射线合成的质量密度很高的类星体是与宇宙中心天体及超级类星体联系在一起的。


二、人类对宇宙中心区球体的最大观测距离

宇宙诞生至今为138亿年,根据光速极限原理及宇宙分布各向同性,宇宙的最大半径应该不会超过138亿光年,而由于宇宙的大部分空域都是由小于类似于构成太阳系天体的可感极限粒子的小极限粒子构成的,因此包括地球和宇宙中心区球体在内的圆形区域的直径要小于(或远小于)宇宙半径,故地球与宇宙中心点的距离不会大于宇宙半径的一半即69亿光年。


(1)假设宇宙中心球区天体为A。A的实际半径为R,A的观测球径为r,A的边缘观测距离地球为X,A的半径膨胀长度为y (y小于r),A的实际边缘距离地球为x。则有如下等式:

R=r+y;X=x+y;R+x=r+X=r+y+x﹤69亿光年

(2)根据哈勃定律:V = Hc x D。V为远离地球速率(单位km / s);Hc为哈勃常数(单位(km/s)/Mpc),最新测定Hc为67.80±0.77(km/s)/Mpc(百万秒差距,约为326万光年);D为相对地球的距离(单位Mpc)。

哈勃定律是依据地球人的视角得出的结论,但根据宇宙稳恒膨胀论,整个宇宙所有物质天体都是由内及外彼此远离的,不过这其实一种假象,宇宙所有天体都是相对于宇宙中心由内及外相向而行(而不是相背而行),处于宇宙内侧的天体相对于外侧天体做背离运动是基于相对速度而形成的错觉,这根源于其向外扩张速度低于外侧天体向外扩张的速度,宇宙中心区球体A也是如此,A与地球的背离是地球由内及外远离宇宙中心并相对于A相向形成的,而并非是A与地球相背离形成,故A的远离速度实质上是地球相对于A的远离速度。

同样,地球以外的天体远离也是它们相对于地球由内及外相向形成的,但其实所有天体都在做由内及外的扩张运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宇宙通过极限粒子分解所形成的能量子以及宇宙自身的能量子均是由内及外按照由高及低的能量子频率进行分布,而低频率能量子不仅相对于高频率能量子的数量为多,而且也更容易合成极限粒子并进行空间占位,正是基于此而不断由内及外加速膨胀的。

根据哈勃定律,如地球对A的边缘观测距离为X光年,那么A的边缘在X年以前远离宇宙中心的速度V(实质为地球与A对外扩张所形成的速度差),应为67*X/3260000(按Hc最低数值67km/s/Mpc),可知,X年以后的A半径增加值y≥X*31536000秒*67*X/3260000=648X^2km=648X^2/(946*10^10)光年=6.8*10^-11X^2。

由于地球与A相向而行,造成地球与A之间距离y的速度应该最低,再考虑到宇宙及宇宙中心天体的形成时间最早,距离y在r、x、y的三个线段也应该最短,故y值低于宇宙半径一半的三分之一,即69亿光年的六分之一为11.5亿光年,即是说当人类目前观测到宇宙中心区球体A时,A的半径可能已经最多膨胀了11.5亿光年,下面我们就按照11.5亿光年的数值,可求取人类目前对宇宙中心天体的最大观测距离X,为“1.15*10^10/(6.8*10^-11) ”的平方根,约为13亿光年。

13亿光年!这居然是人类对宇宙中心天体的最大观测距离!人类所观测的宇宙中心天体的边缘离地球不会超过13亿光年,换句话说,凡是人类所观测的超过13亿光年的天体都不可能是宇宙中心天体。

在宇宙绝对坐标系中,由于13亿年前的光线被人类观测到时,宇宙中心区球体边缘已经膨胀到更接近地球原来所在的位置,但地球却因远离宇宙中心,其向外膨胀的速度更快,因此宇宙中心区球体边缘离地区的距离会更远。

即便如此,宇宙中心球天体的边缘距离地球也不可能超越15亿光年,即地球到宇宙中心边缘的最大距离不会超过15亿光年!在这个距离数值范围外如果发现了类星体聚集区或者伽马射线暴,那么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当然,由于宇宙中心点和宇宙中心天体位于宇宙中心区球体核心位置,它们的位置会更远一些,但最远不会超越宇宙半径的一半。


三、宇宙中心区球体的半径

那么,宇宙中心区球体的半径范围究竟有多大呢?这个目前只能通过类星体聚集区来确定了。我们认为,类星体可能会从宇宙中心区球体边缘游离到相对较远的地方而成为单个的游离类星体,但类星体群体很难从宇宙中心区球体边缘游离出来,而宇宙中心区球体的边缘一定聚集大量的类星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类星体聚集区的测定来确定宇宙中心区球体的大体范围。

目前,天文学家通过大型巡天已经发现了20多万颗类星体,然而其中距离超过127亿光年的类星体只有40个左右,这说明大部分类星体还是位于相对集中的区域的,这个观测资料本身就说明了类星体很可能形成球状分布,从而支持了宇宙中心区球体论的基本观点。最近的类星体-3C273距离地球约为2.9亿光年,最远的类星体距离地球约150亿光年,但类似这种单个类星体不可能与宇宙中心区球体有关,他们是游离类星体。不过,以下三个发现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2001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们发现了由18个类星体组成的类星体星系,这是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类星体星系,距离地球65亿光年。

(2)超大类星体群(简称LQG)。2013年,据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报道称,一组由英国中兰开郡大学学者Roger Clowes领军的研究团队,发现迄今已知最大的宇宙结构,这种恐怖的宇宙天体就是“超大类星体群” (简称LQG)。这个被称为大类星体群的结构,绵延达40亿光年之长,其中包括了73个类星体,距离地球90亿光年远。自从1982年以来,科学家就发现类星体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惊人的巨大天体结构,最新的观测研究发现了最大宽度达40亿光年的超大类星体群,严重挑战了自爱因斯坦时代以来被广泛接受的宇宙学原则。

(3)巨大的伽马射线暴环。2015年,一个由美国和匈牙利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发现了由九个伽马射线暴(Gamma Ray Burst, GRB)组成的环状结构。伽马射线暴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伽马射线暴呈环状结构分布更是非常罕见。该伽马射线暴环位于距离我们大约70亿光年远的区域,在那里科学家观测到了9个脉冲串,这9个脉冲串形成一个跨度超过50亿光年的环,并在不到2.5亿年的时间里,这个天体发生了一次又一次耀眼的伽马射线暴,我们从地球上能够观测到这个明显的环状结构。研究者们目前还不清楚这种大型的伽马射线暴环是如何形成的。


上述(1)(2)已被确认为类星体群,(3)的巨大伽马射线暴环也只能是类星体发射的光线,可以肯定为另外一个类星体群。这三个类星体群分别分布于距离地球65亿光年、90亿光年、70亿光年,数值比较接近,而由于这个距离是从地球观测到的,故从理论数学上分析,这三个类星体是完全可以以某点为中心形成球体的,特别是LQG绵延达40亿光年之遥,巨大的伽马射线暴环跨度超过50亿光年,这就使他们能够组成宇宙中心区球体外缘的根据更加充分了。那么,如果这三个类星体群真的组成了宇宙中心区球体的外缘,这个球体究竟有多大?

由于地球位于宇宙半径一半的范围内,即地球距离宇宙中心点应该在69亿光年以内,那么质量密度远大于地球的类星体应距离宇宙中心点更近,而最近的孤立类星体也在地球2.9亿光年以外,这就说明宇宙中心区球体的最大半径不会超过66亿光年,如此,上述三个类星体群都应该相对于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区球体的另外半球上。但是上面我们也已经分析计算过了,人类对宇宙中心天体的最大观测距离不会超过13亿光年,如果地球距离宇宙中心点正好距离地球69亿光年,那么宇宙中心区球体半径将会在56~66亿光年。另外,根据球体的对应关系,假如所有类星体群的最大距离就是作为超大类星体群(2)的90亿光年,那么,宇宙中心区球体半径至少应该为21亿光年(90-69),当然,这要根据进一步的发现来确定宇宙中心区球体的半径范围。

根据已有的数据,宇宙中心区球体半径应该在21~66亿光年。考虑到人类所观测的最近类星体离地球为2.9亿光年,可以确定宇宙中心点位置应该在距离地球23亿光年~69亿光年之间(数据均为观测距离)。


四、类星体的宿主就是宇宙中心天体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类星体的谜团开始逐渐被揭开。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是观测到了类星体的“宿主星系”,并且测出了它们的红移值。由于类星体的光芒过于明亮,掩盖了宿主星系相对暗淡的光线,所以宿主星系之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在望远镜上安装了类似观测太阳大气用的日冕仪一样的仪器,遮挡住类星体明亮的光,才观测到了它们所处的宿主星系。现在科学界已经达成共识,类星体实际是一类活动星系核(AGN)。

而在同一时期,赛弗特星系和蝎虎BL天体也被证实为是活动星系核,一种试图统一射电星系、类星体、赛弗特星系和蝎虎BL天体的活动星系核模型逐渐受到普遍认可。这个模型认为,在星系的核心位置有一个特大质量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引力作用下,附近的尘埃、气体以及一部分恒星物质围绕在黑洞周围,形成了一个高速旋转的巨大的吸积盘。

由此可见,科学家们已经密切注意到了形成类星体的动因,企图探寻隐藏在类星体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天体,可惜的是由于他们的理论不到位,只是用无法直接观测的仅仅是猜测的“黑洞”理论予以搪塞,这就更说不清楚了。统一信息论及宇宙稳恒膨胀理论认为,“黑洞”的实质是为作为正物质区的“黑星”(与作为“白星”的恒星相对应),而作为正物质区的“黑洞”既可能由大质量极限粒子构成,也可能由可感极限粒子及小极限粒子构成,他们根本不可能成为类星体的宿主。

唯一的解释,类星体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宇宙中心天体!

至此,我们已经基本确定了宇宙中心点、宇宙中心天体、宇宙中心区球体的基本位置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认真仔细地捕捉信号、合理分析,将终会有天文史上的最大收获。


五、人类为何至今不能发现宇宙中心区天体?

这个宇宙中心究竟在什么位置,人类能发现它吗?天文望远镜现在不是可以看到一百亿光年以外的天体吗,为何至今都没有发现宇宙中心?其实,就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视野,人类的这点观测能力可能连宇宙的一点点皮毛都看不到。

(1)认知上的巨大盲区限制了人类的视野。虽然宇宙中心天体是存在的,但人类却总是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至今鲜有针对宇宙中心研究的理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基于现代科学的宇宙理论局限性不足于解释这个问题所致。

在人类目前直接选择对宇宙中心无视的这种情况下,宇宙中心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人为的盲区,这将极大限制人类的宇宙视野和认知水平的提高。看来,建立于现代科学之上的现代天文学对宇宙膨胀、哈勃定律现象、宇宙中心天体等涉及宇宙终极问题的现象是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最多只能对这种现象进行观察与描述,宇宙的终极奥妙只有用新文明理论才能真正诠释清楚。

(2)天文望远镜远远不能看到宇宙的真实面目。目前世界上最强的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100多亿光年外,哈勃望远镜可以发现134光年的星系GN-z11,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宇宙中已知最早的星系,该星系已经存在135亿年。

但是,这些望远镜只能收集它只有几米口径的光线,这点光线所看到的范围放到宇宙里面,可能连沙漠的一粒沙子都不到。根据计算,即使天文望远镜所接受的这点光线也会对它所对准的方位产生大多数盲区,最多只能看到10%的天体,剩下的90%的天体要么太暗,要么太红,要么被遮挡住了。这就是说,这些天文望远镜在它只有几米口径的观测区域中,能准确观测到10%的比例,就已经到了极限。

(3)人类无法分辨来自于宇宙中心的高频率光线。根据统一信息论,现在人类的肉眼只能分辨第33层级极限粒子分解后所形成的规模性白光(包括7色光线及其小种类光线)这种单一的综合色,但宇宙还有冲色(紫外线)、冽色(X射线)、况色(γ射线)、弗色(德尔塔光线)、零色(伊普西龙光线)等共200多层级极限粒子分解后所形成的综合色,还有无限种类的小种类颜色。这就是说,人类的视野目前只能看到宇宙极为狭窄的一片小天地。

即便是人类射电望远镜等各种接受设备也只能分辨无线电波、微博、红外线、冲色(紫外线)、冽色(X射线)、况色(γ射线)等6种低频率光线,而对高密度质量天体和宇宙中心天体分解极限粒子后所形成的弗色(德尔塔光线)、零色(伊普西龙光线)、咏色(截塔光线)等几十种高频率和极高频率光线则根本无法分辨,直接属于无视状态。

因此,基于宇宙中心天体的大质量物质特性,人类目前根本感知不到它的存在,或者只能通过其外在表象认知到它的“空洞”性,比如可以通过“伽马射线暴”知道大概有这么一个不能认知的区域。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